查看原文
其他

吉吉:我眼中的花时间,读研带娃做公号,比想象中还要虐得多……

吉吉 慢成长 2020-08-19

慢成长

两个海归硕士妈妈、儿童心理咨询师,用好文、好物、好方法,一起让育儿更轻松


后台回复“磨耳朵”,免费领原版英语动画


大家好呀,周一一般是花时间童鞋更文,不过她昨天半夜刚刚飞到美国,今天就要马不停蹄开始上课,我实在是不忍心让她再压缩睡眠时间写篇文章,所以来截胡代个班


时间过得是有多快,转眼,我家小鱼儿都快1岁了,差不多也是去年这个时候,花时间接到了美国加州PAU心理学研究生的offer。


 

她能做出读研这个决定,我倒不意外,不过确实没想到,她能对自己这么“狠”。

 

不意外是因为,认识花时间10多年,她一直很上进、很有求知欲,虽然我说她学霸的时候她会反过来说我:你还不是一样,这些年报各种课都花了多少钱了?

 

但我们不一样,我参加的主要是培训,而花时间是一旦决定学什么,会去读学位、钻研得非常深的那种(怪不得她叫花时间

 


比如我们当年共同在香港读研后工作,眼看着要进入第5年了,按一般常理,很多人会选择待满7年拿香港永居,因为中途一旦长时间离开香港,再想拿身份的话,就要从头计数。

 

可花时间不介意,她果断放弃了一份非常体面的工作,离开香港,去法国学习了两年。

 

就连短期的充电,比如我们今年去罗马尼亚参加的阿德勒心理学夏季学院,花时间连续3年,都选择了只有极少数人才会选的B类course,也就是上下午都是同一门课,而不是分开两门那种,因为她觉得,这样可以学得更深入些。

 

而我之所以觉得她决定再读研很“狠”,是因为美国的心理学研究生很难读、很难毕业,而且她还不是读个一年半载的,而是要整整读3年。

 

这期间,她不但要保证每周至少20个小时的学习时间、按时听课,还要写各种作业、做各种案例咨询paper,这不是找虐,是啥?

 

花时间不是铁人,她也会忐忑这条路很难,但她和我说,会为自己的决定负责,这是一年前我们的对话:


 

而回看这一年,她,也是这样做的。

 

 


花时间在公号上没怎么提自己读书的细节,因为她觉得或许大家更爱看和育儿直接有关的,也担心很多故事会涉及心理咨询的道德伦理与隐私,不方便公开讲。


还一个原因她是这样说的:我们学业强度好大,毕不了业,也是有可能的。

 

嘿,学霸如你怎么可能?!


不过即便是从我这个旁观者角度来看,她这个学位,的确是不太好读:印象中隔三岔五,我们线上沟通时,她就会和我提作业和上课的事儿。

 

我特意去搜了搜我们的聊天纪录,大致能窥见到,她的作业压力有多么大

 


偶尔,她也会把作业内容发我看看,挺有意思,每个要完成,都得费不少脑细胞。

 

比如,要写诊断:

 

 要做咨询录视频、做ppt:

 


要看完一本100多页的书,写上整整3-5页的分析。



这一年,花时间更文的时间有点不稳定,但比我想象的还是好很多,她竟然还是完成了慢成长的工作,这本身就很不容易!


熬夜、起大早、或是没吃早饭就坐电脑前忙活数个小时,对她来讲是常态。


甚至有好几次,我很紧张的打电话给她老公,问花时间怎么失联了,特别担心她是身体突然跨了还是怎样,知道她没事儿,我就放心了。

 

不过,我俩毕竟不在一个城市,微信里说再多,也不如亲自感受来得真切。



这次去欧洲,花时间负责订房,有几个地方我们订的是一间房,她特别关心房间有没有沙发,我说,“你睡床就好了啊!够大的。”


她说,“不是,我半夜要起来上课,有个沙发方便点,别吵到你们。”

 

结果就是,在欧洲的很多个晚上,她会先睡会,然而半夜大家都熟睡的时候,她又会爬起来打开电脑、塞上耳机开始上课。

 

遇上要出文章,那就得连续战斗了,写果果和小叶子的这篇文里提到的ipad纠纷,就是她要写作业、而我也在写稿时发生的。

 

我原本觉得自己已经够忙,但和花时间比,还是小巫见大巫了。

 

夏季学校结束的当晚,我带着俩孩子,在户外和来自全世界的友人们一起打鼓狂欢,花时间把自己锁房间里,挂上“请勿打扰”的牌子,和同学一起录了个一对一咨询视频作业。

 

后来我带俩娃回我房间,又过了一个多小时,觉得花时间怎么还没动静,不会连续熬夜在房间累晕倒了吧?她说以为我们还没回,赶紧又做了个别的作业……


我这石头才算落了地!

 




当妈后所做的每个更进一步的决定,都不容易,还记得当时花时间分享了自己被录取的喜悦,有个留言说,不就是申请个学位,有啥难。

结果我们的一个好朋友看不下去了,帮我们怼了回去。

 


是的,这一切真的不容易,即便我已经是花时间最亲密的战友,也只是看到了她努力的冰山一角,那些奋斗过的长夜、死过的脑细胞、行将崩溃时的自我激励,只有亲身经历过的花时间自己,才真切知道了。


我很佩服她,尽管她嘴上说着,是不是能毕业还是未知、也有几个同学因为受不了强度选择了退学,但花时间在读书的第一年,每门课,都拿到了A或A+


这是她用超乎常人的努力和毅力换来的。

 


而与此同时,她在慢成长的工作也在继续,没有任何小助手、写手、代笔。

 

也许在常人看来,她就是云淡风轻地更了一篇又一篇文、推荐了一个又一个好物,可我知道,在读着学位、努力陪伴着孩子的同时,一字一句的敲出来,这意味着什么。

 

花时间这次在欧洲和我说,她已经尽量保证作息,白天一有时间也会努力补个小觉,“但就是怎么都睡不够的感觉,每天都挺累。”

 

我知道啊,用脑太多、休息太少,身体,还是太耗了。

 


出发欧洲的前几天,花时间心情很不好,因为,一向全A的她,竟然收到一门课的成绩是:不及格。


她百思不得其解,后来发现:是因为vpn不稳定,导致美国那边的系统没有及时收到她提交的作业,老师按挂科处理的。

 

她去和老师沟通,老师表示理解,但说需要系里通过才行,能不能成,这事儿没定数。

 

我鼓励她:要么你给系主任和学校都写封信吧,把你这一路读书多么不容易、有多重视这次学习的机会、家里有娃有老人啥的都说说。

 


花时间后来写了两封:



但出乎我的意料,她完全没提自己的私事、没提自己是个妈妈,就只是很理性的在阐述这个事儿的本身、提供相关的证明。

 

 

我很不解:说了不是更能打动对方吗?

 

花时间的回答让我尤其感动:

 


这就是她啊,明明内心温柔,却会选择在很多时候收起自己的软肋,不利用母亲、女性的身份博取同情,而是扎扎实实、不卑不亢的把每一件事做好,磊落的反而像个少年。

 

我也特意和她有过一次讨论,因为担心她为了“追求卓越”而对自己要求过高,想和她说:偶尔不拿A,也没啥啊。

 

花时间说,她对成绩的在乎,反而不是为了纸面上的那点荣誉,而是她未来可能还会想要继续深造,而如果她想去剑桥、牛津这样的名校,GPA成绩是很重要的,既然花了精力、金钱去读,她希望认真对待,也为自己未来可能的选择,多积累些筹码。

 

虽然花时间自己很低调,从来不想公开立这类flag,但我觉得,如果她将来又去名校读博了,我一定不会意外。

 


在罗马尼亚的最后一天,我们聊起现在普遍存在的教育焦虑,又说起为啥要费劲儿带俩不到5岁的孩子出来旅行、学习,越说越觉得,我们选择彼此作为慢成长的唯一合伙人,是有原因的:

 

从来都不是为了孩子在世俗意义上有多成功,而是,特别期待她们俩,是见过世面、拥有选择的孩子。

 

而我们之所以步履不停、不断自我提升,也是因为,对这个世界、对探索自我有好奇,想做一个努力的、拥有梦想并敢于去追梦的妈妈

 

在这个过程中,没有人可以做到完美,正如花时间在这篇文章结尾分享的那样,想要更加灵活、在各种角色里游刃有余,就要让渡自己的舒适和安逸。

 

她会和我吐槽作业多变态、日程有多满、工作量有多大,但我心里特别有底儿:她还是会去兢兢业业的完成,既然选择,就去承担。

 

我俩也会自我反思,书读了不少、课上了不少,光输入了,除了咱日常的更文,其他输出呢?比如被出版社催了几年还没出的书、念叨了很久的课、想要自己设计的产品……

 


确实慢,不过,也是因为对自己、对作品有要求,特别希望最终呈现的,是诚意满满、能带给人们更多价值的,当我们想要更好的输出,也就宁愿花时间、慢成长,但求无愧我心。

 

我笑着对花时间说,你可真会给自己和公号起名字,还有茫茫人海中邀请我做合伙人,也很有远见

 

毕竟,人家名字里自带两个吉:哈哈,我们会努力,也请给我们,努力之后的好运气:

 

亲爱的、远在美国的花时间,想说在我心中,你真的已经很棒很完美,虽然我们也会吵架、但能和你并肩同行,一起走在追逐梦想的路上,我很感恩,也很幸运

 

“慢成长”一定会成为一个老字号,一路为大家缓解焦虑、输送解决方案、希望与勇气现在我们距离百年老店,还有96年,哈哈,继续加油,爱你哟!



—END—


围观我俩的日常

记得添加我们的私人微信

添加时,请一定记得备注一个理由哈

👇👇



关注慢成长,还有更多吉吉和花时间用心写的文字:


喜欢这样的慢成长,就点击右下角的 “在看” 吧

     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